首页 中国创投网 > 综合 > 正文

中国首届,落户无锡!

艺术与城市共生,赋能城市发展;城市因艺术而多彩,因艺术而更具活力。艺术正在为城市更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日获悉,2024年首届中国公共艺术大展(以下简称大展)确定落户无锡。“首届”和“中国”这两个关键词,既有挑战,更具价值,它必将是一场极具典型性、引领性、示范性的活动。对于无锡而言,更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浓厚城市艺术氛围,进一步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契机。

经过几轮会议讨论推进,目前,大展进入调研创作期,全国公共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纷纷来到无锡考察调研,并结合无锡发展现状,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公共艺术传承历史文脉,塑造环境场域,彰显地方活力,让无锡成为公共艺术的示范引领城市。


(资料图片)

公共艺术是打破千城一面的关键

公共艺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诞生,承载和表现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是构建一方水土重要的文化元素,是现代城乡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国家形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日来,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的活跃在国内公共艺术界的专家学者,纷纷来到无锡考察、调研,围绕大展如何为无锡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供鲜活案例,为城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城市治理提供新的美学路径,展开探讨。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马浚诚提出,公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解决中国城市长久以来存在的“千城一面”问题。因此,公共艺术一定要注重“在地性”,一定要有地域特征。无锡是一座有着独特魅力的城市,它特有的人文气质和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需要被显现出来,让市民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城市的性格特质,来客可以在游走中了解城市的历史人文。

“无锡正在积极推进人文城市建设、城市更新行动,强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并推动空间价值和艺术设计的赋能。”此次大展的策展组召集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王峰告诉记者,大展将通过雕塑、展览、数字科技的创新表达,呈现城市的发展与变迁,用艺术的方式展示“最无锡”。

公共艺术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更能传递时代价值。它以讲述故事和传承历史的方式,融入城市生活,实现与公众和城市的对话、互动,成为城市文化和社会创新驱动力。

专家们强调,公共艺术要想“破圈”传播,就要同时代特征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公共艺术要在时代语境下“沉浸式地入戏”,更自由地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展现时代性,召唤人们的审美共鸣;应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独特的互动性,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通过公共艺术大展,可以引入包容多元的公共艺术项目,吸引更多文化人才和艺术家为无锡注入创意和活力,从而激发市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无锡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原动力。

让公众参与实现公共艺术的真正价值

崇安寺步行街、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运河艺术公园、太湖广场……在无锡,公共艺术装置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人们徜徉其间,欣赏游玩,拍照打卡,分享给更多人,共享城市美好家园。专家指出,公共艺术具有“粘合剂”作用,公共空间提供的可触摸元素增添了社会内容,将人们汇聚在一起,让人和城市之间产生“交互性”。在专家们看来,公共艺术除了赋能城市更高质量发展,还具有引导公众的作用。公共艺术是普通民众最容易、也最经常接触到的艺术种类,因此,公共艺术堪称一座城市的文化福利。

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公共艺术大有可为。因地制宜的艺术装置、充满巧思的休闲座椅、让人眼前一亮的墙面彩绘……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无锡老城厢,一条条背街小巷频频出新,许许多多“小而美”的公共艺术作品出现在居民小区,为百姓营造出更具美感的生活空间,也为城市增添了文化趣味。

“公共艺术品鼓励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人与艺术品、空间之间的交互。作为一种真正的艺术展示,这些艺术品的公共元素意味着每个人24小时都可以接触到。”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关立新说,无锡这座城市山水人文资源丰富,既有代表城市精神内涵、文化底蕴的老城区,也有立足于聚力创新、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城市“产城人”融合发展,公共艺术可以更广泛地融入社会,让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美感。

公共艺术不仅要有观赏性,更要突出互动性,要能吸引公众主动参与艺术,才能真正实现公共艺术的“公共”价值。专家表示,应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独特的互动性,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此次大展可与无锡文旅产业相结合,让艺术与生活零距离,激发公共艺术的联动效应,引导大众尤其青年群体自发地深度参与。“公共艺术要引导大众口味,不能曲高和寡,所以我们会强调它的交互性和娱乐性,但是必须保证艺术性。”王峰说,作为城市文化最鲜明最显现的载体,公共艺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意向、文化诉求和人文关怀,本次大展也将通过主题引领,带动市民的参与和互动,使其升级为一个大众的节日,为市民游客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

期待无锡成为公共艺术典范城市

当下,公共空间魅力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一部分,城市美学建设也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各地都在积极依托公共艺术这一最为直观的载体,展示城市形象,凸显城市文化。“公共艺术具备彰显城市文明的作用,同时也有教育的职能。通过举办公共艺术大展,积累相关艺术品后,无锡整个城市都能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艺术展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董书兵说,巴塞罗那从一座没有广场的城市,演变为如今“开放空间的雕塑美术馆”,就是通过公共艺术成功打造了世界一流城市品牌。

艺术生产是具有创造性的创作实践活动,公共艺术应该是一座流动的美术馆,通过美育的各种方式、途径将其成果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人群。专家学者们认为,首届中国公共艺术大展除了呈现城市美学,还应该强化教育传播功能,全国各地的高校可以无锡为出发点,打造大展的品牌和美誉度,在更广层面上发挥大展的影响力。

要通过一场大展践行一个理念,即从艺术生产到艺术共享,从高校到社会,让艺术从个人性的创造领域,进入社会领域;从曾经的小众圈子,扩展到大众生活,从而陶冶更多的人。于近代崛起的无锡,具有开放包容、创新创造的城市特性,这与公共艺术的特性相符,专家学者们期待借此大展,无锡能够成为汇集、展示、创造公共艺术的典范城市。

办好一场公共艺术大展,不仅能激活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能连接起人与人、城与城。“全国这个领域的艺术家、理论家聚集到无锡,能够把城市的当下和历史连接起来,通过艺术去塑造我们这个城市,去讨论公共艺术在当下的意义。”在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马天羽看来,因为是首届大展,除了实物成果还将有一系列理论成果,为中国公共艺术的未来和发展,树立标杆和示范。

大家希望,通过大展的举办,一方面打造中国公共艺术大展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要把无锡打造成为大展可持续发展的“范本”,形成无锡城市宣言。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