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综合 > 正文

“广州名医”卓业鸿:守护青光眼患者“最后一站”希望

卓业鸿,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光学系主任。医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丁颖科技奖获得者。具有34年青光眼疑难患者的临床工作经验及多年的管理经验,致力于青光眼早期诊断和难治性青光眼新型手术方案的改良、示范推广。对复杂性青光眼综合评估及复杂眼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微创青光眼手术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接诊青光眼患者近10万人,累计主刀手术近万例。针对青光眼致病机制研究,国际上率先提出青光眼免疫炎相关发病新机制,建立国内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眼病研究转化平台。

病人出院的时候,抱着你哭、抱着你笑,逢年过节的时候,给你寄明信片,很温暖!”在30多年来的从医生涯中,卓业鸿每每想起这位患者都很感慨,“患者连家里有孩子结婚、生娃这些喜事都跟我分享,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资料图)

在卓业鸿记忆里,这位患者50岁,来自安徽的农村,因为处于青光眼晚期,仅仅只剩一只眼睛还残存视力,如果再得不到及时治疗,半年内可能就会致盲。在周折的求医路上,患者屡屡因为手术风险大、难度高被医院拒绝,而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寄托了他求医“最后一站”的希望,在卓业鸿及团队精益求精的医术及人文关怀下,他保留住了现有的视力。

而这仅仅是卓业鸿所接诊的众多青光眼患者群体中的缩影。时下,为了能够及时干预青光眼疾病的病程,卓业鸿不遗余力推动青光眼专科联盟的建设,将早期筛查、诊断、治疗下沉基层,并且大力推广青光眼的知识科普,让更多人的视力不再被青光眼悄悄“偷走”。

8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广州市新闻发布厅召开首届“广州名医”媒体访谈会。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光学系主任卓业鸿受邀出席,讲述从医以来的经历及个人体会。

传承 :三代从医 护患者无恙

卓业鸿出生在潮汕的小乡镇,由于家里爷爷、爸爸、姑妈都是医生,乡镇里的亲戚朋友都会跑到家里看病,家中长辈为他们治病,派一些药片给他们。

回顾从医的生涯,卓业鸿谈及父亲带来的影响最大。在父亲看来,“学医是一门技艺,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帮助他人。”

在每日耳濡目染的治病救人环境下,卓业鸿考入了当时的中山医科大学(现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本科毕业留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工作。

几年后,为了更好地医治患者,卓业鸿考取了中山眼科硕士和博士,并且很幸运地成为青光眼全国顶流专家、目前眼科领域的唯一一个“国之大医”葛坚教授的大弟子。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

在临床上,卓业鸿注意到,青光眼团队中接诊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的患者,有的患者手术难度极高,病情复杂,甚至被不少医院拒收过。卓业鸿再次感受到,“自己的水平、眼界、知识面要更加提升一下”。于是,卓业鸿前往耶鲁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回国后继续从事青光眼防治的工作,攻克青光眼领域的难题。

到如今,卓业鸿已从医34年,救治青光眼患者达到近10万人,不少是属于疑难型青光眼患者。

守护:扛住压力 保住患者残存的光明

作为青光眼科的医生,有时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负重而行。

“青光眼是致盲的,但有的患者发展至晚期还没有完全盲,残存一点视力。如果一只眼睛看不到了,对病人而言,肯定是想保住剩下的光明。”卓业鸿了解到,很多病人是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中山大学眼科中心。

由于这类青光眼病人手术较为复杂、难度极大,他们奔波全国各地,四处求医,但因为手术风险太大,辗转多家医院遭到拒绝。

对于这类疑难的青光眼患者,卓业鸿虽然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但依然笃定前行,与团队一起接收病人,从医术上钻研分析,攻克背后的难题,在人文关怀上,与患者充分沟通和交流,站在患者的角度一起面对风险和挑战。

在漫漫的34年医路里,有一位青光眼的晚期患者曾让卓业鸿印象深刻。

这是一位来自安徽省农村的50多岁患者,曾周转多地,四处求医被拒。最后来到卓业鸿这里。“究竟接还是不接?除了医学上的考量,在与患者沟通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经过对患者的初步评估,卓业鸿发现,如果再不及时进行手术,那患者半年内可能会致盲。当即,卓业鸿耐心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与患者一起面对风险和挑战。站在患者的角度来分析做不做手术,如果做了手术,会有什么风险,我们应该怎么避免。

与之同时,卓业鸿及团队也在进行综合研判,“有没有把握通过技术、技能保住视力,术前以及术后的风险都要考虑清楚。”通过分析,最终用一种常规的青光眼手术成功把患者的视力保存下来。

“病人出院的时候,抱着你哭、抱着你笑,逢年过节的时候,给你寄明信片,很温暖!”卓业鸿现在都与这位患者联系。“每当他家有小孩子结婚、生小孩这些喜事都会和我说,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而这位患者的经历仅仅是卓业鸿及团队所接诊的患者群体一大缩影。这类从全国各地四处求医,最终过来治疗的患者并非少数。

卓业鸿想到,“如果全国各地的基层医院能具有初步的青光眼诊断能力,很多青光眼的患者能够早期发现,就不需要等到发展至中晚期才能进行干预,这样既能保留住眼睛的视力,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因此,卓业鸿与团队成员一同致力于推动青光眼专科联盟的建设,通过这一形式,将优质诊疗能力的资源下沉到基层医院,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除此以外,卓业鸿和团队成员也在大力推动关于青光眼的科普工作。早在12年前,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青光眼科每个季度都会开展一次“青光眼之家”的活动。卓业鸿希望让社会上更多人能知晓青光眼。“能够了解早期青光眼应该如何预防、如何看医生,中晚期应该怎么用药、怎么治疗。希望给老百姓科普更多医学方面、青光眼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好大家的眼健康。”

寄语:保持终身学习能力 精益医术

在媒体访谈会现场,多位医学专家均从医30多年。大家谈及从医经历的体会,“医生是被病人期望值最高的特殊群体,并且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够在医生这里得到解决。”当然,对于医生来说,这样期望,既带来压力,但同时更多是一份信任,一份关于追逐光明的希望寄托。

虽然从业30多年,积累了大量救治经验,但卓业鸿时刻提醒自己要更为谨慎、认真。“做得越久越怕、越小心,因为我们看的东西、看的场景太多了,当然成功的是大部分,但是小部分免不了会出现其他意想不到的情况。”

作为首届的“广州名医”,谈及给年轻医生的寄语,卓业鸿说,临床医生的经验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我们都是从住院医生慢慢成长起来。作为年轻医生,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好的理念,要养成用心、仔细、为病人着想的习惯,同时在学术上、业务上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临床上,年轻医生也要不断地精益自己的医术,卓业鸿说,“我们抱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求知若渴、谦卑若愚,不懂就是不懂,要虚心一点,向懂的医生学习,这样才可以练好扎实的本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临床上的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卓业鸿提到,不管是年轻医生,还是老一辈的医生,都需要保持终身学习能力。“以青光眼领域为例,现在临床医学需要接触各类机器、人工智能等各种高科技产品,像青光眼微创的手术近三年加起来有十几种,发展得很快,我们要和年轻医生一起去学习。”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实习生 赵琳琳 通讯员 邰梦云 唐艳丽

摄影记者 梁炜培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