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从“离不开”到“不想走”,中国对外资吸引力升级
中新社北京8月1日电 题:从“离不开”到“不想走”,中国对外资吸引力升级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上百位跨国公司高管密集访华、大量外资新项目陆续落地,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市场依然“磁力”不减。中新社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跨国公司高管,在他们的回答中,找寻到两大针对中国的关键词:“离不开”和“不想走”。
“离不开”
近40%。这是多家德国车企近年来中国市场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比例。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近日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华汽车销量达37.46万辆,占全球销量的近四成。同期,奥迪在华销量占全球销量比重接近40%,大众、宝马也超过30%。
对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和英特尔来说,中国市场的角色同样举足轻重。2022年高通公司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超过六成,英特尔占比近三成。瑞典轴承巨头斯凯孚中国及东北亚区总裁王辉告诉中新社记者,与斯凯孚业务相关的行业中,中国的市场需求占比已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
“力拓超过一半的营业收入来自中国市场,”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对中新社记者说,“中国的成功就是力拓的成功。”
这是中国超大市场规模带来的机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直言,外资离不开中国这个巨型市场。德化工巨头巴斯夫首席执行官薄睦乐今年4月表示,来自中国的收入让该公司能够有效抵消欧洲的高能源成本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带来的损失。
除巨大的市场需求外,不少外资企业已深度嵌入中国的供应和产业链。王辉说,中国占全球各地轴承零部件供应超过四成,“我们认为在旋转设备领域,中国全球供应中心的角色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是不可取代的。”
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量超过71万辆,继续撑起特斯拉全球过半产量。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强大供应链和产业链支撑。特斯拉方面表示,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过95%,特斯拉在长三角地区组建起“4小时朋友圈”,长三角地区正逐步形成汇聚电池、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全生态链。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也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一环。近年来,西门子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不想走”
除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供应链让跨国公司“离不开”之外,近些年,中国的一些变化也让嗅觉灵敏的跨国公司看到了新机遇。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是不断升级。如今,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和最重要的供应链基地之一,也是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
宝马集团也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全球研发中心。近期,宝马新上海研发中心启用,伴随宝马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研发机构的持续拓展和升级,宝马集团已在中国建立德国总部之外最大最完备的研发体系。
此外,多家跨国公司负责人提到,中国市场的体量优势在于其可以容纳不同商业模式的探索。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郑赟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大市场的优势是,有不同接受度的人群、测试场所,能够容纳不同商业模式的探索。默林娱乐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欧思格也说,中国市场的商业新模式层出不穷,市场活力足。
这些并非说说而已。今年以来,跨国公司“用脚投票”,不断加码在中国的投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落地上海;宝马表示将在沈阳投产纯电动新世代车型;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落地成都;泰国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广西—东盟经开区生产基地项目开工;施耐德电气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上海康桥工厂)三期工程落成……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对中国投资分别增长173.3%、135.3%、53.0%、14.2%。对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