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PMI点评:制造业PMI延续回升,宏观景气度仍低
制造业PMI延续回升,内需一定好转,PPI有望回暖
(资料图)
国家统计局7月31日公布,我国制造业PMI7月录得49.3%,较6月回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暖。从构成分类指数来看,生产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2%,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新订单指数为最大贡献因素,随着经济疫后回暖以及政策的不断刺激,我国内需一定好转,但新订单指数仍位于荣枯线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在扩大内需方面,更好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出台实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政策的落地有望新订单指数重回荣枯线上。
生产指数虽然环比略微下降(0.1%),但仍位于荣枯线上,处于扩张生产。今年7月份全国多地出现高温多雨现象,叠加夏季用电的相对紧张态势,一定程度上使得生产承压。
库存角度来看我国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从原材料库存指数来看,7月份结束了自今年2月份以来环比连续下跌的态势,相较于6月环比增加0.8个百分点。而产成品库存也是在7月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下降,但环比6月份增加0.2个百分点,小于原材料库存指数增幅。总体来看,产成品库存指数虽然增加,但幅度较小,增幅明显低于原材料库存,叠加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的环比增加(预期在2023年2月份以来持续下降),制造业生产意愿上升,侧面也反映出需求的进一步回暖。
价格指数方面,7月份主要原材料价格与出厂价格皆环比上升,其中主要原材料价格指数较6月环比上升7.4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较6月环比上升4.7个百分点。7月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回升,其中油价贡献较大,供给端的变化导致产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预计7月PPI有望环比上升。
民营中小制造企业发展需提振,仍需警惕就业问题
财新制造业PMI录得49.2,较6月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时隔两月再次位于荣枯线以下。我国统计局官方制造业PMI样本覆盖面较广,反应整体制造业水平。财新制造业PMI是由财新传媒与市场调查机构Markit合作发布的指标,也是反映制造业经济活动情况的指标,其样本主要覆盖小型和中型企业,更加注重私营企业的情况,反映我国制造业的基础活力。7月份财新制造业PMI与官方PMI的差别也印证着民营企业的景气再度收缩。
据财新调查民营企业显示,部分企业反映客户需求相应下降,新订单在连续增长两月后重现下降,受此影响,制造商产出也轻微收缩。其次外需也是拖累制造业(财新统计角度)需求的因素之一,由于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增加,外需明显不足,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降至2022年10月以来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角度统计的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均保持连续5个月的环比下降,企业减少用工的原因,主要还是市场需求不足,也有降本增效的因素。就业人数不光反映制造业景气程度,也能从另一角度侧面反应我国经济恢复程度。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岗位根本核心依旧是增加需求,随着下半年一系列相关政策的落地有望进一步刺激内需,拉动整体就业人数增长。
基建、地产影响建筑业PMI,服务业增速放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PMI)为51.5%,相较6月下降1.7个百分点,仍位于荣枯线上,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其中,建筑业PMI环比下降4.5个百分点至51.2%,服务业PMI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至51.5%。我国基建投资的放缓以及地产端的持续低迷,叠加7月全国的多地高温多雨影响开工率,导致建筑业PMI下降。随着未来城中村改造以及保交楼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未来建筑业PMI或环比回升。服务业PMI虽环比下降但仍处于扩张区间,但增速放缓,随着未来刺激内需政策的落地,有望环比回升。
据数据显示,7月份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6%,环比6月月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下降。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5.2%,相较6月下降2.0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8%,环比6月上升0.1个百分点。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非制造业,就业问题仍是面临的难题,如何刺激内需增加就业人数进而进一步增加内需完成循环,是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外需形势紧张的背景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