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综合 > 正文

环球看热讯:大类资产轮动策略

01


(资料图)

大类资产轮动的概念

大类资产轮动,从定义上来说, 就是债券、股票、商品的轮动。从典型的学院派理论来讲,上述资产之间的轮动顺序往往是债券先走牛,然后股票牛市,股票走牛之后商品开始火爆,等商品行情结束后,最后用现金做防守。这是一轮典型的经济周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美林投资时钟。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按照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不同搭配,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1、“经济上行,通胀下行”构成复苏阶段,此阶段由于股票对经济的弹性更大,其相对债券和现金具备明显超额收益;

2、“经济上行,通胀上行”构成过热阶段,在此阶段,通胀上升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可能出台的加息政策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股票的配置价值相对较强,而商品则将明显走牛;

3、“经济下行,通胀上行”构成滞胀阶段,在滞胀阶段,现金收益率提高,持有现金最明智,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冲击将对股票构成负面影响,债券相对股票的收益率提高;

4、“经济下行,通胀下行”构成衰退阶段,在衰退阶段,通胀压力下降,货币政策趋松,债券表现最突出,随着经济即将见底的预期逐步形成,股票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02

大类可投资资产

但是,类似于美林时钟的大类资产轮动太过于理论化,实际中很难确切的确定当前所处经济周期以及下一个周期是什么,寻找周期对应的资产也是无从下手。因此,最佳的方式是通过历史数据,回测得到可以基于历史检验的大类资产轮动策略。

在构建策略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把能够投资的大类资产类别及投资标的列举出来,即确定我们的投资范围。我们将投资范围分为股票、大宗商品、债券,一起来看每个大类下面的细分标的:

股票:A股及全球主要股票市场

i. A股: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小板、创业板

ii. 全球:恒生指数、台湾加权指数、巴西IBOVESPA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英国富时100、法国CAC40、德国DAX、日经225、韩国综合指数、澳洲标普200、印度SENSEX30、俄罗斯RTS

大宗商品:

i. 农产品,包括油脂油料、饲料、谷物等

ii. 有色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

iii. 煤炭、钢铁、建材、铁合金

债券(包括可转债):

i. 中证全债

ii. 上证国债、上证企债、上证转债

iii. 深圳转债、深圳企债

首先,我们对上述罗列的大类资产,统一将其历史的收益率汇总并用一张图展示出来。

03

平均持有各类资产收益率

我们先计算一个简单的策略收益率基准,即如果我们只是平均持有上述某一类资产,例如平均持有所有股票指数、大宗商品、债券,或平均持有所有上述大类资产标的,得到的收益率情况。

从结果的统计来看,长期平均持有的收益率,股票 > 债券 > 大宗商品。而所有资产平均持有的收益率介于债券和大宗商品之间,但是波动率要显著小于持有单个类别资产。

04

单类资产轮动

接下来,我们在平均持有分类别资产的基础上,做一个简单的轮动策略,该轮动策略依然是在板块内部进行轮动。

股票指数轮动

按月轮动,选择过去一个月收益率最高的股票指数,持有至下一个月,重复上述判断。从结果中可以看到,轮动持有的方式,显著高于平均持有的收益率。

大宗商品轮动

同样的方式进行大宗商品的轮动,即选择过去一个月收益率最高的大宗商品,持有至下一个月,重复上述判断。与股票指数轮动有类似特征,大宗商品轮动的收益率,也显著高于平均持有。

债券轮动

最后是债券轮动,同样的轮动方式,与股票、大宗商品资产一样,也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

05

大类资产全轮动

通过单类资产轮动的测试,我们发现所有的大类资产在板块内部,都存在着强者恒强的动量效应,基于动量的轮动持有,要显著好于平均持有。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个结论扩展到所有的大类资产轮动?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上述逻辑进行回测,即在所有大类资产中,寻找当月动量最强的标的,持有至下一月并重复。可以看到,全资产轮动的结论与单资产轮动完全一致,而且相比较单资产轮动,全资产轮动相对于平均持有的超额收益更高。

最后,我们比较一下本文测试过的所有大类资产轮动策略,即全资产轮动、子类资产轮动、全资产平均持有、子类资产平均持有,这几种不同的方式。

结论

1 全资产轮动的收益率最高,且全资产轮动 > 子类资产轮动

2 子类资产轮动种,股票轮动 > 债券轮动 > 大宗商品轮动

3 任何类别的轮动 > 同类别的平均持有 ,说明轮动是一种有效的资产配置方式

细心的读者已经注意到,我们做的上述测试,并没有更新到最新日期。这是因为我们特意留出了最近一段历史数据,让大家使用代码自己动手进行样本外测试。文章配套源码,独家发布于我们的知识星球。欢迎添加技术宅的个人微信sljsz01、sljsz05获取星球优惠名额。

限时优惠特价

优惠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